乌海市物业监管平台于2019年6月建立,建立伊始就制定了六大目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社区产业发展、创新住区治理机制、激活住区公益风气、强化物业服务监督管理。
怎样达成目标?
深挖需求
建立机制
搭建平台
服务保障
一、深挖需求
物业行业内部亟需升级转型
贯彻落实党中央、部委文件精神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
二、建立机制
(一)考核推排名,夯实管理力量
由行业主管单位制定物业考核指标,设置周、月、年三种考核制度,设置信用信息加分项,共84项考核内容。社区两委、物业代表、业委会代表、业主代表、网格员组成考核小组,定期根据考核项对物业进行打分评价。物业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形成红黑榜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公示。最后采用“奖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物业进行推优、表彰等奖励,对于经常排在排名末端的企业进行责令整改,对整改态度不认真的企业进行约谈、甚至限接和退出。
(二)再造处理流程,分级处办督办
实现全市范围内小区治理的“一网通用”,居民上报事件给物业,物业解决不了找社区,社区解决不了找街道,实现小事不出小区 ,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积分共奖,调动协同激情
群众、商家、社工、物业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可获得积分奖励,积分累计最高的前几名被选为“红色群众”“红色商家”“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以榜样力量带动社会各个成分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四)统一管理,集中调度
根据乌海市发展目标,大数据中心的职责有以下九点:
①负责对排名结果开展公示、约谈、奖罚、通报工作;
②负责定期督办各区召开每月一次的共治大会;
③负责定期督办各小区物业公司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楼栋长社工大会;
④负责按問通报各区、街道、小区、角色考评完成率、达标率、办结率等数据;
⑤负责各街道工作群的问题响应和处理;
⑥负责调度中心平台业务的受理、派单、督办、回访、结案;负责平台的技术维护与功能升级;
⑧负责每月5号向行业主管单位提供报表;
⑨负责每月7号公示物业、小区的月排名。
三、搭建平台
(一)平台应用之物业治理
【共评系统】
实现管理标准化、标准制度化制度网络工具化,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居民住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物业有排名压力,也有收物业费的依据;业委会管理规范。
办事处行业治理有了抓手、基层治理事半功倍;调度基层各方力量容易了。
【共评系统】
社会治理延伸到住户,住户事件回归到物业。
居民反映事件便捷,处理事件快速,感到参与住区治理很方便。
主管单位派遣量话务量减少,节约50%的巡检,接线人员,社会治理的力量变大,管理压力减轻。
【共选系统】
为住户提供便捷的网络选举工具,保障业委会选举过程公开、透明、合法性。
居民行使权力参与选举简单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住户选举业委会,有更多的选择,业委会后期开展工作更方便。
让办事处领导作弊门槛变高,选举工作规范,监督方便。
【共商系统】
让居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激发群众力量,实现基层治理公开透明,有数据有依据。
居民行使权力很简单,参与议事很方便,举手之劳还不受空间限制。
主管单位采集意见的方式简单,决策有了依据,政务公开力度更大。
【共益系统】
建立公益者队伍,做到有求能应;推出志愿者公益明星,建立公益志愿者生态圈。
居民做公益留痕,让我做求助者或志愿者都有了动力。
社区人员感受到了更多的善良和爱在邻里之间的传递。
公益系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工具。
公益系统是社会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减轻小区治理压力。
【共奖系统】
通过积分奖励方式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建立可持续可循环发展的住区自治新业态。
居民对住区治理的参与感越来越强了。物业企业员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小区住户、物业对住区的事情更上心了,业委会协调起来更方便。





为规范乌海市物业服务企业及物业从业人员行为,乌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乌海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将全区物业企业统一纳入信用管理体系。
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物业服务监管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物业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等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直接查询物业企业的信用信息。物业靠谱与否,一看便知。
(二)如何对物业企业实施信用评价?
海勃湾区物业监管服务平台设有“共评”系统,采用“三评”机制,即定期定项物业自评、住户或考核小组督评,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核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在后台可进行考评细则设置,并按照考评周期对物业完成情况进行逐一打分,形成一个互联网+考评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标准化、标准制度化、制度网络工具化。
(三)原物业撤出小区带走数据怎么办?
以往,原物业公司服务到期限,会将人员档案、小区账目等重要信息一并带走,直接导致新接手的物业公司不得不重新录入数据,经常出现接管衔接不清楚的问题,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海勃湾区物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权归住建局所有,设有106套系统,整合多方资源,涵盖小区、房屋、人员、往来等多项重要信息。实现“物业走,信息留”,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了保障。
二、科技加持 ,助力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升级
海勃湾区物业监管服务平台联动了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物业公司、业主、商家等主体,统筹整理各类资源,实时同享各类信息,完成在线服务、在线监管、在线协同办公、在线评估以及社区电子商务等多种功用,让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有了抓手、治理有了效果、调度社区各方力量便捷、容易。高集成度的数字化平台有效提高了基层住区治理水平。
2020年9月,海勃湾区海北街道开始使用平台。短短1年时间,就在数据管理、共治管理、物业评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管理方面,由 7 个静态数据和 3 个动态数据组成,静态数据包括小区、物业、房屋、办事处、社区、党支部以及业委会数据;动态数据包括用户数据、报事数据以及考评数据。数据点开后可逐级查看明细,方便主管单位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共治管理方面,发挥了基层对准物业小区的管理。去年9月份,在人网科技的技术加持下,海北街道面向辖区居民,针对无物业小区,开创了“管家小北” 服务号,及时反映百姓诉求,实现基层治理的微循环。居民在关注后,大事小事都可以通过服务号向街道反映,所有数据都会流转到调度指挥中心后台,街道对居民上报的事件随时查看、督办、规劝以及流转,网格员及时处理,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物业评价方面,街道针对有物业的小区,对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进行以周、月、年的线上考核。打分结束后,在末端会进行电子签章,实施考核过程记录,保证了考核的公正、公开以及便于数据随时调用。
通过基层物业自治管理和专业化的物业考核管理,海勃湾区做到了多方参与、共治共管,推动物业融入基层治理,实现了数字化物业监管服务的全覆盖。
三、“互联网+物业”,提升物业企业管理与服务质量
海勃湾区物业监管服务平台通过物业管理基础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共享和使用,可以使行政主管部门清晰直观地了解物业服务公司运转状况,对标准行业规则、推动物业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造、优化公司内部管理具有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建设成果
- 海勃湾区物业监管服务平台由12 大功能组成,目前已经启动数据管理系统、共评考核系统、共治事件系统、共商表决系统、共选投票系统5大项功能。
- 实现了住建局、办事处、社区、物业、业主、业委会及商家的7端联动;实现了数据共享、管理共治、业务互通。
- 为基层物业管理提供了抓手,使物业行业管理有了依据,极大提升了基层住区治理效果。


传统物业企业面临服务模式单一、人力成本高、业主满意率低等一系列壁垒,而使物业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智慧物业,服务于满世水云轩小区的和风物业,利用技术对传统物业服务模式进行改造,把将“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服务”,实现降本增收、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等目标。
对于小区来说,物业能否在特殊时期保障安全生活,是最能体现一个物业的服务水平。疫情期间,小区张贴“防疫”系统解决了无接触信息登记问题。一方面在全封闭时期,协助社区做好业主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高风险地区人员返家进行信息登记以及居家隔离信息登记,最大化地保障了业主安全。
走进小区,门口摆放着一个大大“立体二维码”,标志着小区进入了智慧时代。
“设施设备巡更”系统让小区的设施设备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子病历”,以往出现过哪些问题,是否维修等信息,维修人员是否按时巡更等等,这些信息通过扫码都会展示得一览无余。
在居民看不到的地方,小区所有点位都制成了电子地图,配合语音讲解,居民可以更加了解小区的建设情况,对刚刚搬入小区的业主提供了熟悉小区的渠道。
小区里的事儿都有哪些?卫生清理需要物业解决,物业去留需要业委会协商,节日活动需要社区、街道统筹协调,扫一扫二维码,正确答案都在这里。在满世水云轩小区,通过“报事”系统,业主可以把事件报送给楼栋长、物业、网格员,全方面多方位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消费是一件充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的活动。传统消费模式是买个酱油要跑到楼下小卖部,有了网上订购服务以后可以通过美团、饿了么等软件直接送到家门口。“社区产业”系统打破了固有的消费模式,把周边商家全部汇集到平台上,小区居民在线消费,专人配送,看似与美团、饿了么等无异,但实际上,系统在小区内部建设“共管资金账户”,每笔消费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共管账户里,这笔费用可以用在奖励社工,也可以用于小区维护,为小区治理减轻了经济成本。发展社区产业是对本地资源的优化,物业企业可以基于平台增设养老、教育等服务,本地商家可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于小区内,物业扩展了收入模式;于整个城市,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还解决了本地服务空心化的问题。
物业管理人员需要对保洁、维修等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平台根据这一特殊需求,开发了“日志功能”。在后台设置好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形成二维码放在小区相应的服务点上,物业管理人员即可按照规定时间扫码检查服务记录。除此之外,业主不仅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到设施设备的基本情况,还可以了解到物业对设备的每次维护情况。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让物业的每项服务都变得公开透明,业主成为了物业服务的监督员。
(二)数字化赋能,打造人文物管





和谐社区需要多方共同释放善意。社区通过“共赞”系统,实现社工服务点赞监管,居民可以在线对小区物业服务人员、楼栋长、网格员、网格长进行服务点赞,让好的服务有好的反馈,让优秀服务者得到居民的赞扬。
小区业委会选举不仅是居民关注的事儿,也是社区关注的事情。业委会在小区治理中能够起到协同作用。社区通过“共选”系统发起选举活动,节省了时间和空间,在线投票的形式让更多业主参与到业委会选举中来,保证了投票的公平公开公正。
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前提是要给到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共商”系统为居民提供了在线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入口,居民可以给出同意、不同意、弃权等选择,投票结束居民可在线查看投票结果。
激发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公益,公益可以暖人心,给人带来力量。因此,小区开通“公益”系统,由社区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带动小区内志愿者、党员、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此外,平台还能够为志愿者提供线上认证服务,社区有需求时会直接联系平台上的志愿者们。
社区在线办事功能必不可少。平台为居民提供线上社区办事或政务办事入口、实现线上填表和资料提交和补正功能,再通过线下窗口或政务一体机领取或打印证明单据。
平台为党员和困难群众、伤残群众建立了桥梁,设立“党员联户”功能,联户就是责任,党员要定时定量看访特殊群众,并上传相关图像,让党员联户工作变得有迹可循,组织管理更加标准化、精细化。
为提高辖区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激励社区志愿者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达到共建和谐平安社区,君正长河华府小区通过“共同积分”系统为居民、楼栋长、网格员、网格长、商家、业委会、商家、物业公司建立 “行为银行”,对报事、协商议事、慈善捐助、心理疏导等正面行为用积分进行认可,让表现优秀的居民“不吃亏”,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的目标。如今,很多本来对小区事务漠不关心的居民也参与到小区治理之中,助人为乐、自治管理的新风尚不断高。
新时期,智慧住区不再是一个大的概念,而是需要更加落地的方案,要让居民、物业、社区等社会不同成分共同参与治理。“共治”是人民的需要,政府的需要,乃至国家的需要,在这条探索“共治”的道路上,人网开创先河,打造出了以小区为重点,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套整体方案。
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复兴”的巨轮已经向前驶进,中国共治也已经掀开新的篇章。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各地政府跟老百姓共同奏响属于“共治”的春天之歌!